圆形图片

韦方政

培训

讲师简介:

韦方政老师

交通运输部核心专家

信号高级工程师、铁路监理工程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师证

国家发改委数字化人才培养项目专家

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审定专家组成员

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技能教材审定专家组成员

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技能教材编制委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轨道交通考评员

曾任:广州地铁 工程师

曾任:南宁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多职能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

现任:南宁轨道交通 经理/工程师

擅长领域: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管理、新线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城市轨道人才梯队建设、城市轨道通信信号相关故障疑难问题解决研究、新线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质量标准制定。

实战经历:

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3项。参与牵头撰写了地方专业标准1项参与了5条地铁信号新线的筹备及联调联试工作,独立牵头完成1条全自动运行线路的通号、机电、变电、自动化、票务技术管理工作筹建车站多职能专业,先后赴沪、京专项学习新加坡等国内外先进全自动运行线路技术管理。

韦方政老师拥有近十六年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实战经验,曾任职于广州地铁,后转至南宁轨道交通担任工程师、经理等职务。分管通号部门的质量管理、多职能专业的人事、安全、物资、科研技改、培训等工作开创了车站多职能全面统筹工作,是跨专业跨工种的专业负责人,精通信号、通信、AFC、自动化、机电、变电、票务技术管理工作,无论是在企业基层任职或是企业管理职能部门,都能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攻克难关、优质高效完成工程项目和专业学科研究。

2020年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主要参与的《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驾驶列车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科研项目获得2020年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立项。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研发满足全自动驾驶系统场景的全自动驾驶列车,实现列车休眠、唤醒、自检、自动运行、停车和开关车门、自动洗车、故障自动切除及故障运行、恢复供电等功能,对实现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主要参与者,负责人,牵头制定南宁市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智能运维系统数据接入规范》(DB4501/T 0020—2023)。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智能运维系统数据接入的总体要求、设备类型及编码规则、接入的数据定义和内容。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标准、设备技术标准,解决线路间通信智能运维系统数据接口协议及数据指标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通信智能运维系统挖掘设备运行数据,计算设备综合健康度,预测设备寿命,对设备各电气特性参数长期趋势进行分析,提出维修建议和维护计划优化策略,逐步实现状态修,进一步统筹线网智能智慧建设,提升线网通信系统智能运维水平。目前正在牵头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特种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规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运维技术规范》,南宁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继电器检修规程》《城市轨道交通车厢拥挤度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急)指挥中心数据接入及共享技术规范》。参与制定广西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设备检修规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

主讲课程:

《城规轨道项目管理》

《城市轨道人才梯队建设》

《轨道交通一专多能人才需求》

《新线建设管理》

《班组长角色转换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研究》

授课风格:

实战实用:结合实战案例,融入理论方法,确保用得上;

易学易懂:展示图文并茂,表述深入浅出,确保学得会。

讲师相关课程


政府视角下轨道交通业务项目谋划案例精讲

课程背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轨道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领域,其项目谋划与实施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居民出行体验以及区域协同发展。从政府视角出发,成功的轨道交通项目谋划需综合考量政策导向、城市

轨道交通岗位能力提升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岗位能力需要分析一、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岗位需求1、2020-2024城市轨道交通数据2、前10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3、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数据分析4、案例:某地铁现状分析

轨道交通投资:风险挑战与社会资本应对策略

课程背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社会资本的参与正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呈现出全新的态势。对于轨道交通类施工单位而言,了解这些变化并把握投资新动向,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关键。本课程旨在深入剖析政策环境,为

轨道交通基建项目:新政策解读与行业趋势

课程背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轨道交通作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化居民出行体验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在基建领域的政策不断革新,深刻影响着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本课程聚焦

地下空间项目谋划与创新实践

课程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二空间”,其开发与利用变得愈发重要。科学合理地谋划地下空间项目,对于拓展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