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化阶段,需围绕重组整合中的组织效能提升、市场化机制健全及合规风险防控三大核心任务,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支撑作用。
1. 掌握重组过程中劳动用工合规与风险点、人员优化与离职解除的合规操作要点,规避法律风险;
2. 深入理解三项制度改革中竞争上岗、末位调整、不胜任退出的实施路径与工具;
3. 探索工资总额管控下多元化激励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激发核心人才活力。
模块一:重组整合中的劳动用工风险、人员优化合规与离职解除实务
(一)政策依据与风险防控
1、国企人员优化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劳动合同法、国企改革政策)
① 法律基础
a. 经济补偿的核心规则
b. 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
c. 违法解除的法律后果
② 国企改革政策中的员工安置规范
a.国企改制的劳动关系调整
b.员工安置的具体措施
c.政策执行中的争议焦点
③ 典型案例与司法实践
a.协商争议
b.经济性裁员程序瑕疵
c.改制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④ 现存问题与优化建议
a. 法律与政策衔接不足
b. 建议措施
⑤ 未来趋势:国企改革的深化方向
a. 多元化用工模式
b. 数字化管理工具
c. 职工参与机制
2、入职、在职、离职风险防范(经济补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
① 入职环节风险防范
a, 招聘信息与入职审查风险
b. 劳动合同签订风险
c. 经济补偿风险
② 在职环节风险防范
a, 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风险
b. 绩效考核与调岗调薪风险
c. 经济补偿风险
d. 历史遗留问题处理
③ 离职环节风险防范
a, 离职原因与程序风险
b. 经济补偿计算与支付风险
c. 保密与竞业限制风险
(二)实操案例解析
1、人员分流方案设计(如“转岗+培训+退出”组合策略)
① 转岗前的科学评估与规划
② 系统化培训体系构建
③ 退出的风险管控
④ 组合策略的协同效应分析
⑤ 实操案例分享
2、工具包:优化方案模板、风险评估清单、沟通话术指南
① 案例分享
② 风险评估清单
③ 沟通话术指南
a.与上级沟通话术
b.与同事沟通话术
c.与客户沟通话术
(三)特殊群体管理
1、退休返聘的风险点与退出机制优化
① 退休返聘的风险点
② 退休返聘退出机制优化
③ 其他用工模式风险
2、劳务派遣的风险点与退出机制优化
① 劳务派遣的风险点
② 劳务派遣退出机制优化
3、其他灵活用工形式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
① 非全日制用工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
② 业务外包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
专题研讨:18:30-20:30
1、人员分流沟通演练
2、离职面谈演练
3、背景调查演练
第二天 课程大纲
模块二:三项制度改革解读与操作流程
(一)、竞争上岗与动态调整机制
1、制度设计要点(岗位价值评估、选拔标准、公开透明流程)
① 岗位价值评估
a. 岗位价值评估的意义
b. 岗位价值评估的方法
c. 岗位价值评估的实施步骤
② 选拔标准
a. 选拔标准的制定原则
b. 选拔标准的内容
c. 选拔标准的应用
③ 公开透明流程
a. 增强公信力
b. 公开透明流程的设计
c. 公开透明流程的实施保障
④ 案例分享
2、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实操:如何制定岗位聘任合同、经营业绩协议,明确退出条件
① 如何制定岗位聘任合同:案例分享
② 经营业绩协议:案例分享
③ 明确退出条件:案例分享
3、末位调整标准设定:结合“一利五率”考核体系,设计量化评价指标与程序
① 量化评价指标设计
a.指标选取
b. 指标权重确定
c. 指标评分标准
② 量化评价程序
③ 退出条件明确
④ 末位调整措施
4、案例:某央企中层正副职岗位竞聘实施方案与争议处理
(二)、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
1、绩效改进计划(PIP)的应用、转岗培训与依法解除的操作要点
① 绩效改进计划(PIP)的应用
a. PIP的定义与目的
b. PIP的制定要点
c. PIP的实施与跟踪
d.PIP的结果处理
② 转岗培训
a. 转岗培训的适用情况
b. 转岗培训的实施步骤
c. 转岗培训的注意事项
③ 依法解除
a. 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b. 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操作要点
c. 避免法律风险的建议
2、绩效考核与退出机制的衔接(强制分布比例、退出通道设计)
① 强制分布比例设计:案例分享
② 退出通道设计
a. 退出通道的类型
b. 退出通道设计的原则
c. 退出通道的操作流程
③ 绩效考核与退出机制衔接的实施与保障
a.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b.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c.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
d.建立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④ 案例分享
3、操作难点:员工申诉处理、工会协商程序、舆情管理
① 员工申诉处理
a. 员工申诉处理难点
b. 应对策略
② 工会协商程序
a. 工会协商程序难点
b. 应对策略
③ 舆情管理
a. 舆情管理难点
b. 应对策略
(三)配套制度衔接
1、与薪酬分配、职业发展通道的联动设计,确保“能上能下”机制可持续
① “能上能下”机制、薪酬分配与职业发展通道的内在联系
a. “能上能下”机制是核心驱动力
b. 薪酬分配是重要激励手段
c. 职业发展通道是持续动力源泉
② 当前存在的问题
a. 薪酬分配与“能上能下”机制脱节
b. 职业发展通道单一
c. 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③ 联动设计策略
a. 建立基于能力和业绩的薪酬体系
b. 构建多维度的职业发展通道
c. 完善评估体系
d.加强沟通与培训
④ 案例分享
2、改革推进步骤(试点选择、分阶段实施、配套制度建设)
① 试点选择
a..试点选择的重要性
b. 试点选择的原则
c. 试点选择的方法
② 分阶段实施
a. 分阶段实施的必要性
b. 分阶段实施的步骤
c. 分阶段实施的注意事项
③ 配套制度建设
a. 为什么要做配套制度建设
b. 配套制度建设的内容
c. 配套制度建设的原则
3、风险预案:员工稳定措施与历史问题过渡方案
① 员工稳定措施
a. 沟通机制
b. 激励机制
c. 培训与发展
d. 企业文化建设
② 历史问题过渡方案
a. 历史问题梳理
b. 分类处理历史问题
c. 沟通与协商
d. 监督与评估
③ 实施与保障
a. 组织保障
b. 资源保障
c. 时间安排
d. 应急处理机制
专题研讨:18:30-20:30
1、竞聘答辩现场演练
2、员工申诉演练
3、绩效考核如何高效落地
第三天 课程大纲
模块三:工资总额管控下的激励创新
(一)、政策框架与实操突破
1、解析工资总额预算核定规则,探索存量优化与增量激励的平衡
① 预算核定
a. 效益导向原则
b. 分类分级管理
c. 全成本管控
② 预算核定方法
a. 基数调整法
b. 弹性预算
c. 对标管理
③ 存量优化与增量激励的平衡机制
a. 存量优化路径
b. 增量激励设计
c. 平衡策略
④ 实施难点与应对策略
a.从总额管控到价值创造
b.个性化激励包设计
c. 区域差异化政策
2、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要求与效益联动机制
① 与三项制度改革的协同性
a. 劳动端
b. 人事端
c. 分配端
②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核心要求
a.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动态性
b. 执行监管与合规性要求
c. 分配结构的优化导向
③ 效益联动机制的设计与实施难点
a. 联动机制的典型模式
b. 实施中的关键矛盾
④ 现存问题与优化路径
a. 主要问题分析
b. 优化对策建议
3、案例:工资总额不足时的超额利润分享实践
① 案例背景
② 方案设计思路
③ 分配机制优化
4、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① 工资总额刚性约束的突破
② 内部公平性问题
③ 利润核算争议
5、政策建议
① 推动工资总额单列试点
② 完善递延支付税收政策
(二)差异化激励工具
1、短期激励:专项奖金、项目制奖励
① 专项奖金的设计与实施
a. 明确奖励目标与标准
b. 确定奖金金额与分配方式
c. 公平公正的评选过程
d. 及时反馈与沟通
② 项目制奖励的设计与实施
a. 设定清晰的项目目标与奖励规则
b. 强调团队合作与个人贡献
c. 建立有效的项目监控与评估机制
d. 适时的奖励发放与激励强化
③ 短期激励的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a. 效果评估指标的设定
b. 持续改进激励措施
2、长期激励:员工持股、跟投机制、职业经理人薪酬设计
① 员工持股
a. 员工持股的实施方式
b. 员工持股的风险与挑战
② 跟投机制
a. 跟投机制的实施流程
b. 跟投机制的优势与局限性
③ 职业经理人薪酬设计
a. 职业经理人薪酬的构成
b. 职业经理人薪酬设计的原则
3、差异化分配:核心人才倾斜策略与一线员工激励方案
① 核心人才倾斜策略
a. 核心人才的界定与重要性
b. 核心人才倾斜策略的具体措施
② 一线员工激励方案
a. 一线员工的特点与重要性
b. 一线员工激励方案的具体措施
4、案例分享
① “国企薪酬设计”案例
② 科技人才“项目跟投”案例
③ “超额利润分享”案例
陈韬老师
——国企改革资深专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特聘专家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 特聘授课讲师
地方市/区/县区域 经济产业转型与升级专家
曾任:天津市市政协(正部级政府机关) 主任科员
曾任:深圳天音控股集团(通信行业央企一级单位) 北区HRD
曾任:北京碧海舟集团(能源行业) 高级行政副总裁
曾任:北京安立博发集团(多元化集团) 独立顾问/CEO
天津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 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 国企股改混改、国企国有资产兼并重组 • 国家三年行动方案及三项制度改革
• 公司治理结构与顶层设计(所有权) • 集团管控模式与授权体系(经营权)
• 中长期战略规划(含十五五规划) • 经营与目标管理体系
• 组织运营模式(含组织四定) • 人力资源体系(人才培养+绩效+薪酬)
• 内控体系建设(含风险体系和合规体系搭建) • 企业文化建设
• 央企二级单位/省/市/区/县域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个人简介】
陈韬老师是一位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长期为央企、地方国企提供政策解读、助力国企政策落地,助力地方国有企业转型成功(产业转型与升级、债权债务处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提供可实施性的内训和咨询,并以“授之以渔”的授业方法为国企改革助推成功。
陈韬老师近十五年为央企、各级地方国资委和国有企业服务过程中, 200+公开课、350+内训课、40+国企改革学术交流及论坛,并助力国有企业(含央企)有高度的认知和熟练运用国企改革相关政策,并与国有企业实际问题无缝链接,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实际瓶颈问题。
陈韬老师是国内最早的国企改革类高级讲师,并全力推进落地的一线实战专家,讲课风格严谨认真、言辞犀利,兼且生动幽默、通俗易懂,能有效且迅速的抓住听课者的注意力,特别擅长进行专业性问题的系统性、结构性讲解,实战的授课风格和专业的实战经验,获得众多央企和地方国企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实战经验】
1、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解读能力——公开课涉及9大内容
国家三年行动方案政策解读及实战、国家专精特新政策解读及实战、三项制度改革政策解读及实战、混改及股改政策解读及实战、国企产业转型暨升级政策解读及实战、十五.五战略规划政策解读及实战、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指引政策解读及实战、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政策解读及实战、公司治理结构及合规体系建设政策解读及实战。(公开课)
将国家政策与区域经济、企业发展困境紧密结合,并在政策合规体系下,将实战案例进行分享和现场研讨,满载而归。
2、公司治理结构暨绩效薪酬专班——与省/市/区/县国资对接区域专班(20+)
涉及区域新疆乌鲁木齐、北京昌平、福建泉州、山东济南、山东烟台、广东东莞、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北邢台、山东德州、新疆建设兵团五师、新疆乌苏市国资(公开课-区域深耕)等。配合商务人员积极开发市场,与省/市/区/县国资对接区域专班(20+)。授课群体为市/区/县领导、国资领导及国企董事长/班子成员。
从国家政策解读、公司治理结构与顶层设计(所有权和经营权权责清单)、与市场化产业、市场化收益、市场化分配到差异化薪酬、任职制和契约化机制、二次分配机制、中长期激励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将优秀实操案例和工具现场演讲,现场满意度斐然,后续续签内训和咨询额度超过500万,至少5家企业签下5年会员。
3、组织六定——企业内训涉及上百家企业
涉及中核、中建、中交、中铁、中化、中电建、甘建投、陕建投、四川蜀道集团、四川能源集团、山东国惠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青岛城投、烟台蓝天集团、陕西延长石油、泉州城投、泉州交投、泉州水务等上百家(内训)。
根据企业实际诉求,编制授课课件,现场采取沙盘演练、互动、优秀案例分享、分组PK
等形式,让企业学员融入到老师主导的授课内容中去,并提供方法和实操工具,带着头脑来,带着工具走,并在后期协助商务人员进行落地追溯,企业学员能够将工具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助力学员专业成长的同时,商务人员咨询项目签单率增长5-10%。
4、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任期制和契约化——后续签订7家子公司共160多万咨询项目
陈老师在政策框架范围内,对甘建投进行1天的内训,从职业经理管理的总体思路、管理内容、选聘和管理遵循的原则、应具备的五大基本条件/任职资格、一协议两书以及身份转换等几方面进行详解,集团董事长及班子成员、30多个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参加此次课程,会后被邀请到董事长办公室,直接敲定甘肃一建和甘肃建筑设计院两家子集团咨询项目(此项目为甘肃省省属一级国企任期制和契约化试点项目),后续签订7家子公司共160多万咨询项目。
5、组织四定——中核兰铀组织四定暨科级以上干部竞聘综合改革项目
陈老师在担任”中核兰铀组织四定暨科级以上干部竞聘综合改革项目”项目总负责人时,围绕组织架构优化(36个处级部门扁平化成19个初级部门)、定岗/定编/定员/定责、任职资格体系、科级以上干部竞聘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并顺利最终交付。
6、三项制度改革——” 中国三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年终整体收益提升20%-30%.不等
实现部门绩效激励机制,岗位编制优化15%以上,中层岗位绩效奖金工效联动,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100%;通过项目抵押金机制、项目跟投机制,把“人才”当成经营性资产去盘活,各子公司、分公司及办事处年终整体收益提升20%-30%.不等。
7、组织绩效与薪酬咨询项目——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建设投资集团
将下属40多家子公司归集成7大产业板块,并作合理分工;
将原有12个职能部门优化成8个职能部门,实现小部门大职能;
重新核定工作量:按照1.5-2工作量/人均标准,减编15人充实到一线;
人才盘点:优化人岗匹配度,并结合四专业发展通道,提出人岗调整方案并采纳;
岗位职责:给每个岗位界定每项工作的工作标准,便于衡量自我不足及短板。
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集团和二级子公司班子成员编制实施方案,年度考核结果,集团1名副总、子公司3名副总低于70分,做岗位调整;子公司两名优秀经理层管理者,提升到集团副总;
绩效体系:中层及以下每个员工考核指标均为量化可衡量指标,绩效考核高效落地;每个考核周期结束,综合办公室做《绩效考核评估报告》,找出不足,提出改善建议。
薪酬体系:重新设计薪酬序列,增加主管级管理层级,结合胜任能力模型设计宽带薪酬,在原有以级定薪的前提下,结合以岗定薪和以绩定薪,突破原有固化的收益由职位决定的薪酬激励机制。
其他课程推荐
培训课程 | 主讲 |
---|---|
DeepSeek助力十倍提效AI工具如何让办公效率原地起飞 | 邱卫刚 |
Deepseek实操应用精品课 | 邱卫刚 |
DeepSeek爆款办公场景实战营 | 邱卫刚 |
AI赋能进阶:构建专属企业与个人的AI机器人超级生产力体系 | 韦志锋 |
新质生产力下的 AI 红利捕捉与实践 | 谢珍宝 |
Al新媒体营销:百倍提升新媒体内容产出效率 | 谢珍宝 |
Al赋能政企数智化转型升级 | 谢珍宝 |
AI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 谢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