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他人的潜能与善意,让他人生活的更加美好,从而让公司变得更加美好,彼此相互成就,才能行稳致远。
企业搭建核心人才的管理体系,使管理者能实时地针对核心人才,进行针对地反馈、激励与赋能,以激发核心人才的最大潜能,创造更多的客户价值。
很多时候员工离职,恰恰是因为直接上级,直接上级缺乏领导力和工具方法,不懂得如何激励与保留核心人才,从而让员工心受委屈了,造成了核心人才的流失。
本期《核心人才的保留和激励》的课程,以企业核心人才界定为出发点,针对核心人才的保留和激励,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为企业保留和激励核心人才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撑。
掌握核心人才的界定和标准,了解核心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掌握核心人才的识别和保留的方法,认知使用核心人才的3P模型
掌握核心人才的激励方式和方法,了解避免核心人才无效激励的底层逻辑
认知和理解核心人才的职业生涯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工具应用:核心人才的定义及界定标准、识别核心人才的4中方法,使用核心人才的3P模型,留住核心人才的2思路、3要素、4步法,核心人才激励的5个手段、4类方式、10种方法,核心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方法
需求诊断:课前充分沟通,确定培训的需求定位和要求,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定制课程:结合需求对象的工作场景,设计到培训的过程中
模拟演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用方法和工具,指导进行现场演练
工具落地:方法和工具全程使用,既有理论,还有实践,案例丰富,工作实操性强
企业中基层管理者、新晋及后备管理者等
一、核心人才的界定与流失分析
1、企业人才层次划分
(1)现时期社会人才的三大层面
(2)现时期企业必须拥有的人才
(3)现时期企业的人才结构分析
2、“核心人才”的界定
(1)如何定义“核心人才”?
(2)“核心人才”的界定标准
小组讨论:我们的“核心人才”是哪些岗位的人员?
3、核心人才流失因素分析
(1)核心人才流失的前兆
(2)主客观因素分析原因
二、核心人才的识别与保留方法
1、如何识别“核心人才”
(1)核心人才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
(2)识别“核心人才”的4种方法
企业战略识别法
人才价值矩阵法
工作业绩识别法
人才稀缺识别法
2、用好核心人才的3P模型
Personality 按团队人员的性格有效管理
讲授中将体现团队成员DISC性格矩阵管理,体现针对不同人员,应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方法;
Performance 以团队人员的绩效有效管理
PBC个人绩效管理(主要包括日常的绩效管理方面,如目标制定,绩效反馈和辅导等)
Period 把人才管理视为第一要务管理
人才盘点和梯队建设等方面,将团队打造作为基层管理者的第一要务
3、如何留住“核心人才”
(1)企业核心人才保留的关键点
核心人才保留二思路:个体倾斜/团队倾斜
核心人才保留三要素:情感、待遇、事业
(2)企业核心人才保留的四步法
提供人才成长的平台
打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做好绩效与激励管理
打造奖罚分明的样板
【备注】讲授中将穿插人员保留的特色案例和做法,尤其针对95后,00后职场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三、如何对“核心人才”进行激励
1、实施激励的步骤(三步法)
2、“核心人才”的激励方法
(1)“核心人才”的激励手段
人力资源价值链
多元化激励体系
物质激励长期化
人员储备常态化
员工心态的调节
(2)“核心人才”的激励方法
激励方式(四大类:能力、物质、成就、环境)
激励方法(10种)
核心人才非物质激励
模拟演练:全面激励体系的设计
3.如何避免核心人才的无效激励
(1)解读个人的职场动机
(2)人的外在需求和内在需求
成就动机(6个)
职业动机(4个)
工作动机(25个)
当期需求(6个)
四、如何做“核心人才”的职业规划
1、“核心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
(1)建立内部职业发展矩阵
(2)晋升类职业发展路线示意图
2、“核心人才”的职业发展管理机制设计
3、“核心人才”晋升考评流程及办法
(1)内部任职资格的评估体系
(2)职级管理与内部晋升方式
4、“核心人才”个性化职业发展计划
案例:XX公司的核心人才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张子斌老师
—战略人力资源与组织人效提升专家
曾任:中化集团(世界500强央企)某化工行业投资项目 人力资源负责人
曾任:华润集团(世界500强央企)旗下华润雪花啤酒(消费品) 人力资源项目负责人
曾任:美的集团(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30强)控股新能源赛道A股上市公司 人力资源总监
曾任: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全球化工10强、全球医药100强)亚洲投资最大的医药工程项目 人力资源负责人
曾任:MIE能源控股公司(中国民营能源领域10强、石油化工20强) 港股上市(HK1555)公司 人力资源负责人
曾任:力鸿集团 (民企高科技检测赛道10强,煤炭检测全国第一,港股唯一检测公司)港股上市公司HK1586 人力资源总经理
曾任:全经联(中国TOP1新经济产业平台:18条产业赛道,6000家创新企业) 商学院副院长
北大企业家研修班、清华EMBA总裁研修班特聘讲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HR协会负责人
北京大学国际MBA,比利时Vlerick商学院(欧洲商学院排名前20)工商管理硕士
【个人简介】
张子斌老师先后工作过世界500强央企、民企,港股上市公司,外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行业涉及制造业、能源(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新能源(光伏、风电、储能)、医药、消费品、检验检测、新材料、商业航天等方面。操盘过两家民营企业从区域公司到全国布局,到上市以及出海国际化和业务多元化的战略及人力资源全过程。
张子斌老师拥有20多年的企业人力资源体系设计与操盘、组织发展变革、人效提升的实战和培训、咨询经验(其中15年企业人力资源一号位,6年专职商业讲师/咨询顾问;兼职商业讲师10年+),累计培训人员30000+、提供辅导及咨询服务企业100+。
【实战经验】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及落地实施---MIE能源控股连续两个三年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操盘,人员规模从500人到6000人,收入从10亿到近百亿。
张子斌老师在2007-2014年担任MIE能源控股人力负责人期间,连续两次组织、设计、实施了公司三年战略,尤其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提出了通过SOT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组织-人才)的系统化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保证了公司从一家东北的区域公司到总部搬迁北京,公司上市和出海国际化布局、并购拓展以及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全过程。
期间主导了美世咨询与MIE能源控股的项目合作,开创了民营能源企业与国际咨询公司合作的先河,并主导了ERP系统的落地实施,为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落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任职期内,公司的人员规模实现了从500人到6000人,收入从10亿到近百亿的跨越式成长。
2、人效升级的典范(精益人效项目的顶层设计及实操落地)/出海人力资源体系化建设---力鸿集团三年战略及人效升级项目。企业从500人到3000人(出海业务实操落地-海外市场从10人-1000人的巨变),实现了3年营收3倍增长的行业壮举,人效方面的职工薪酬率指标由45%下降到37%
张子斌老师2015-2020年,在担任力鸿集团战略顾问和人力资源总经理期间,主导了公司战略及人效提升的全过程。一是公司上市后结合资本优势,提出海外并购战略,从单一的煤炭检测业务向石油化工检测多元化业务拓展,集合资本、人力、技术等方面赋能海外业务,三年实现海外业务赶超国内业务,完成战略布局;二是提出“2+X”的多元化战略,利用“平台+合伙人”的模式,突破业务发展瓶颈,实现新领域增长。通过三年战略及人效提升的模式创新,企业进入了国内行业TOP10,并且港股唯一
3、企业的组织变革及人效提升---美的集团收购A股上市公司合康新能后,进行的组织变革项目,取消四级以下架构 36 个,人员优化20%,工商业储能研发团队的引进高端人才30人,研发效能提升40%,人均收入提升50%,为公司转型新能源赛道起到决定作用。
张子斌老师2020-2021年,担任美的集团并购上市公司合康新能后的组织变革项目负责人(HRD职位),操盘合康新能被美的并购后的组织及人效提升工作,包括组织架构完善、人员优化、战略性人才猎取以及各单位年度目标确定,责任制签订及考核方案确定,以及事业群战略承接和分解。按照“3-8 原则”将公司管理架构进行优化,减少管理层级,取消四级以下架构 36 个,人员优化20%。根据绿色能源战略,组织实施行业人才地图建设工作,包括对标公司选择,对标人才类型选择并根据行业聚集效应,提出相关人才的引进方式和合作方式等,尤其工商业储能研发团队的引进高端人才30人,研发效能提升40%,人均收入提升30%,为公司转型新能源赛道起到决定作用。
4、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某央企集团数字化转型项目中,张子斌老师带队承担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部分。项目落地后,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覆盖率从60%提升至95%,事务性工作耗时减少50%;人才招聘周期缩短35%,关键岗位到岗率提升至90%。人均营收较转型前增长12%,人工成本利润率提升8%。
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数据治理:主导搭建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SaaS+自主研发),覆盖组织架构、薪酬绩效、招聘培训等9大模块,实现全集团6万名员工信息线上化,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8%,流程审批效率提升60%。
组织效能优化:基于平台数据分析,重构集团四级以下冗余架构,合并职能重叠部门18个,精简编制15%,优化管理成本超5000万元/年;同步建立“人效仪表盘”,实时监控人均产值、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等核心指标。
人才发展体系数字化:针对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赛道,设计数字化人才画像系统,完成关键岗位的能力建模,精准匹配内外部人才库;通过AI面试、在线测评等技术引入高端技术人才85人,核心研发团队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从35%提升至52%。
绩效考核智能化:推行OKR与KPI融合的数字化考核体系,实现目标分解、过程追踪、结果评估全流程在线化,考核周期缩短40%;联动薪酬模块建立“绩效-激励”自动核算机制,激励兑现效率提升70%。
其他课程推荐
培训课程 | 主讲 |
---|---|
赋能激活组织促进人效提升 | 张子斌 |
劳动用工管理与风险管控 | 张子斌 |
金牌面试官校招流程管理及面试技巧与策略 | 张子斌 |
从岗位画像到试用期评估的系统化赋能 | 张子斌 |
精准识人--金牌面试官 | 张子斌 |
绩效导向的人力资源管控 | 张子斌 |
赋能激活组织提升企业效能集团化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实践 | 张子斌 |
激发团队能力的360度场景化评估与提升 | 张子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