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课程编号】: NX44834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飞跃
【课件下载】: 点击下载课程纲要Word版
【所属分类】: 国际贸易培训
如有需求,我们可以提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飞跃相关内训
【课程关键字】: 党政培训

课程详情


【课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毛泽东主席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就一直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百年来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课程收益】

通过此次课程,了解马克思主义进入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从大历史的视野回答为什么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一历史问题;阐释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风靡的原因及早期共产党人在党的初创时期遭遇的“适用性”困惑;重点讲解1938年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缘由,特别是对王明为首的苏联留学生(“莫斯科集团”)的斗争;系统梳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脉络;重点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话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理论范畴和话语形式。

【课程对象】

企业的管理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和领导干部

【课程大纲】

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要义

1、中华文化体的三大历史时期与两次转型

2、转型的本质、目标、任务、阶段与主体

二、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进入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

1、社会基础:新式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西洋崇拜”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3、时代背景:巴黎和会、亡国危机与苏俄的革命输入

三、早期共产党人的困惑与马克思主义的风靡

1、早期共产党的困惑:工业的马克思主义与农业的中国

2、马克思主义在1930年前后风靡中国及其原因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起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潘建雷

潘建雷 老师(北京、温州)

——党史与政策解读专家

现任温州医科大学副研究员(政策研究方向)

曾任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硕博连读)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本科毕业

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

香港浸会大学交流学生(2003)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评审专家

【授课风格】

叙事宏大,立意高远

视野宽广、学识丰富

【个人简介】

潘建雷,副教授,200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先后在北京市委党校、温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发展研究院做政策研究工作。2009年参加工作,迄今出版专著2部,译著3部,论文集1部,古体诗词集1部,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获得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与批示5次,专业从事党史教育和政策解读十多年,长期讲授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整风运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主题课程,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出版专著和译著】

专著:

《为现代社会而拯救自然:卢梭的“自然学说”释义》,上海三联书店,2018

《深度分工时代的社会团结:涂尔干社会理论精义》,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待出)

《索我理想之中华——近代中国转型的中间反思》,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待出)

译著

马克斯·韦伯,《论俄国革命》,上海三联书店,2010

梅因,《民众政府》,上海三联书店,2012

霍松,《启蒙与绝望:一部社会理论史》,上海三联书店,2018

【发表论文】

2006,《认同政治的再思考》,载于《身份认同研究》,张静主编,上海人民出版

2009,《为个人主义奠定社会基础——读涂尔干<宗教生活基本形式>》,《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C刊)

2010,《差序格局、礼与社会人格》,《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C刊);转载于2011,《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费孝通百年诞辰纪念专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文人风化与人的变形——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社会学主旨》,《社会理论学报》(港台期刊)秋季号,荣获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2010,《“大跃进式”的城市化必须反思》,《改革内参》第48期

2011,《社会科学是否忘记了“正当”问题——评列奥·斯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C刊)

2011秋季号/2012秋季号,《自然人、剩余生产力与“善恶同体”的社会——卢梭<二论>的社会“意象”》(上、下),《社会理论学报》(香港),获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2011,《京郊农村“聚变式”城市化背后的制度变迁》,《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戴建中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转载于2011,《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对话·争鸣》,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从家庭教会的兴起看心灵危机》,《改革内参》第17期

2011,《北京人口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改革内参》第28期

2011,《孔子像与“文化荒芜”时代的彷徨》,《改革内参》第43期

2011,《重建社会团结》,《中国社会科学报》(11月22日)

2012,《生成的结构与能动的实践——评布迪厄<实践与反思>》,《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C刊)

2012,《简论传统中国社会服务的心性基础与组织载体》,《社会保障研究》第2期(C刊)

2012,《“污秽”与道德秩序——评玛丽·道格拉斯的<洁净与危险>》,《社会》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全文转载,2012年第4期)(C刊)

2012,《北京人口具有聚集效应》,《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21日)

2012,《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历程与现代价值》,《新视野》第6期(C刊)

2013,《分工条件下的社会团结如何可能——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主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C刊)

2013,《绿色的“树葬”:敦厚民德与生态文明的双赢》,《中国民政》第8期

2013,《“强政府、大社会”: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理论思考》,《中国社会组织》11期

2014,《援儒入佛:释家智旭“颜子之传”重塑道统观的尝试》,《新视野》第6期(C刊)

2014,《深度分工时代的社会团结如何可能——涂尔干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理论学报》(香港) 春季号

2015,《用科学重建“社会”的权威——论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主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C刊)

2015,《为现代社会而拯救自然——卢梭<爱弥儿>前三卷释义》,《社会理论学报》(香港)春季号

2015,《权威的构成:乡村社会治理秩序的古与今》,《社会建设》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社会学》2016年第4期)

2015,《合作社:乡村工业的可能模式——<江村经济>的实质主题》,《社会学评论》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16年第3期)

2016,《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问题研究——基于对G省实践的调查》,《地方治理研究》第2期

2016,《人性宗教、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涂尔干论现代社会道德重建的方案》,《社会建设》第4期

2017,《从伦理共有到股份合作: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谱系变迁》,《地方治理研究》第2期

2017,《契约:世俗生活的仪式与规范——涂尔干<社会学教程>的“契约学说”释义》,《社会建设》第3期

2017,《财产权的社会本质及其现代形式——涂尔干<社会学教程>的财产权学说释义》,《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

2017,《人口发展促社会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8月9日第6版(社会学版)

2017,《召唤亿万民众的梦想》,载于《选择:十八大以来的党的理论创新》(第二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作为首要道德机构的国家——涂尔干的“国家学说”释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C刊)

2018,《深度分工社会的基础道德器官——涂尔干的“职业团体”学说释义》,《社会学评论》第2期

201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于《辉煌:新时代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什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我国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发展对策》,《中国民政》第21期

2019,《索我理想之中华——近代中国的历史转型与反思》,《社会发展研究》第1期

2019,《强政府、大社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的实践与反思》,《地方治理研究》第2期

2019,《调控失范的经济生活——涂尔干<社会主义与圣西门>释义》,《社会建设》第2期

2019,《中国观念的历史演变》,《学习时报》8月23日

2024,《民初的巨变与应对方案:被转型浪潮吞噬的宋教仁》(待刊)

2024,《中华文化体的三个历史时期与两次转型》(待刊)

【研究课题】

1、北京市社科基金: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问题研究(2018年结项)

2、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产权问题研究(2015年结项)

3、民政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会服务问题研究:基于广东的案例研究,2015年结项)

4、北京社科联:京郊村办企业产权问题研究(2014年结项)

【奖励及批示】

1、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10-2011年度)

2、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12-2013年度)

3、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2015年)

4、全国党校系统第十一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7年)

5、“增社会温度、助大国善治:有关志愿社会的几点思考”,《全国社会组织舆情专报》全文摘编,获民政部副部长批示

【主讲课程】

党史系列

《不忘初心:大革命年代的共产党人》

《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精神”》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史(1921-1945)》

《延安整风运动与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次理论自觉》

政策解读系列

《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飞跃》

《乡村治理秩序的古今变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层思考》

【服务客户】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住总集团、中信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温州市中心医院、温州水务集团、温州交通发展集团

【学员评价】

潘老师多年为我们密云党校讲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共早期党史1921-1945》、《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等党史与政策解读课程,视野广阔,学识渊博,广受学员好评。

——密云党校干部培训班

潘老师讲授的中共早期党史不拘一格,事件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人物鲜活生动,跃然纸上,仿佛重新回到历史现场,学员听得津津有味。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王世泽

潘老师讲授的《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宏观的历史事业与广博的人文学识,给我们展现了一副磅礴大气的近代史画卷,让我们感受到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个课程深受学员欢迎与好评。

——温州中心医院党工委

其他课程推荐


培训课程 主讲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石红聚
一部党史百年党章 石红聚
学习党章尊崇党章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 石红聚
树立党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做新时代政治上的明白人 石红聚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争做新时代好干部 石红聚
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推进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石红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石红聚
加强党性修养 争做合格党员 石红聚